炼厂C4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及化工原料,由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异丁烯以及丁二烯等组成,主要用于生产甲基叔丁基醚(MTBE)、高纯异丁烯、聚丁烯、叔丁醇、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产品[1-2]。随着炼厂不断扩大高含硫原油炼制规模,炼厂C4原料气中有机硫含量不断增加甚至超标。按照GB 11174- 2011《液化石油气》标准规定,作为工业和民用燃料,C4总硫质量浓度≤343 mg/m3,作为化工原料,其净化指标要求更高,如1-丁烯要求原料气总硫质量浓度为10 mg/m3~50 mg/m3 [3],聚合1-丁烯要求<1.0 mg/m3 [4]。
炼厂C4原料气含有各种有机硫成分,如羰基硫(COS)、硫醇(RSH)、硫醚(RSR′)以及二硫化物(RSSR′)等,若单纯采用醇胺溶液吸收,净化效果不易达标,如MDEA溶剂的有机硫脱硫率只有20%左右[5-6]。针对炼厂C4各种有机硫的脱除,工业上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7-9]:水解法、加氢转化法、Merox法以及吸附法等。水解或加氢转化催化剂造价昂贵,反应条件苛刻;Merox只是改变硫醇存在形式,对原料气总硫脱除基本无效,流程比较复杂;吸附法一般存在吸附剂再生困难、优先吸附其他杂质(如水)的情况,影响脱硫效率。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新型脱硫方法,可一次性全部脱除炼厂C4原料中各种有机硫组分,以简化流程。
以MTBE为例,它由异丁烯与甲醇醚化合所得,是一种重要的汽油高辛烷值调和组分。随着车用汽油硫含量标准限制越来越苛刻,要求MTBE中含硫化合物在10 μg/g~50 μg/g[10]范围,若直接对原料异丁烯进行脱硫净化,可省去MTBE的脱硫操作。西南石油大学自制一种新型脱硫剂TS-2,基于络合反应机理,用以脱除炼厂C4原料气中各种有机硫组分,具有脱硫效果显著、工艺简单等优点,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TS-2是一种金属有机配合物,化学简式为Me…L-R,其中Me代表具有空轨道的金属离子,R-L为某种有机溶剂,L含有π键,可提供电子,是一种有机配体。炼厂C4含多种有机含硫化合物(R-S),这些有机硫的硫原子含孤对电子,属于Lewis碱,电子云密度比TS-2中的有机配体L电子云密度大,即其Lewis碱性更强。进行络合脱硫反应时,R-S中的硫原子与TS-2中的配位金属Me产生供电效应,生成含有机硫络合物“Me…S-R”。反应式如下:
“Me…S-R”最终转移至脱硫剂液相中,实现炼厂C4脱硫的目的。
原料气:炼厂C4钢瓶,含有机硫质量浓度约198.3 mg/m3,由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提供。
试剂:脱硫剂TS-2,西南石油大学自制,密度1.488 mg/mL(20 ℃);液体石蜡,成都科龙化学试剂厂生产,分析纯。
主要仪器:GLC-200微库仑硫含量分析仪,江苏姜堰市分析仪器厂生产。
TS-2脱除炼厂C4中有机硫是物理-化学协同作用过程,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从钢瓶1中出来的炼厂C4原料气进入吸收塔4。在塔4中,C4原料所含有机硫首先溶于液体石蜡中,然后再与TS-2进行络合反应,生成有机硫络合物并转移到脱硫剂溶液中,实现炼厂C4有机硫的脱除。
实验压力为0.101 MPa(常压),模拟填料吸收塔体积100 mL。以液体石蜡作TS-2溶剂,用量为40 mL。脱硫过程中,通过测量C4进出填料床前后硫含量变化(取样点3、5),可在线分析TS-2脱硫情况。净化后的C4送加工装置。
饱和硫容(ST)是指在最佳操作条件下,1L脱硫剂可以脱除的总硫质量(g)。本文中,将TS-2在最佳操作参数下开展脱有机硫实验,每隔一段时间(30 min)测量原料气、净化气硫含量S1、S2,直至S1=S2,说明脱硫剂达到饱和。
ST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T为饱和硫容,mg/mL;Si1为原料气硫质量浓度,mg/m3;Si2为净化气硫质量浓度,mg/m3;Q为气体流量,mL/min;Δti为取样分析时间,min。
由式(1)可知,TS-2脱硫是可逆过程,室温下脱硫剂吸收C4中有机硫组分,形成硫络合物Me…S-R;提高温度,反应向左移动,Me…S-R解络,通过氮气气提作用,将含硫化合物带出,脱硫剂重新再生。
总硫含量:根据SY-T 7508-1997 (2005)《油气田液化石油气中总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进行测定。
脱硫率S%:可直观判断脱硫剂作用效果优劣,计算公式为:
在常压、20 ℃、空速100 h-1条件下,考察了TS-2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 2所示。
由图 2可知,随着TS-2用量增加,C4原料气脱硫效果逐渐增强。TS-2用量为10 mL时脱硫率达97.4%,净化C4硫质量浓度降至5.2 mg/m3;继续增加TS-2用量至15 mL,脱硫率>99.9%,净化C4硫质量浓度<0.1 mg/m3。然而,TS-2用量从10 mL升到15 mL时,脱硫率增加幅度比较平缓,故TS-2用量选10 mL即可。
在TS-2用量10 mL、常压、炼厂C4空速100 h-1的条件下,考察温度对TS-2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如图 3所示。
由图 3可知,随着温度上升,脱硫率明显增加,35 ℃时达100%,即有机硫被完全脱除。继续增加温度,脱硫率开始下降。分析以上原因,温度较低时,TS-2黏度较大,脱硫活性低;升高温度,脱硫剂的活性及流动性增强,脱硫效果较好。络合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反应进行,导致TS-2活性下降。因此取35 ℃为最佳操作温度。
在TS-2用量10 mL、常压、35 ℃的条件下,考察炼厂C4原料气的空速对脱硫效果影响,结果如图 4所示。
由图 4可知,低空速时TS-2脱硫效果较好,空速≤90 h-1,脱硫率为100%;空速100 h-1时,脱硫率>99.9%,净化C4硫质量浓度<0.1 mg/m3。继续增大空速,脱硫率逐渐下降,160 h-1时脱硫率回落至92.8%,净化C4硫质量浓度增加到14.3 mg/m3,仍然可以满足1-丁烯净化要求。
综上所述,TS-2脱硫时,空速大小有多种选择,可根据炼厂C4合成产品净化度要求不同,选取合适范围。实验选取炼厂C4原料气空速为100 h-1即可。
在筛选出的最佳操作条件(TS-2用量10 mL,35 ℃,炼厂C4原料气空速100 h-1)下,测定TS-2脱硫剂的饱和硫容,实验结果如图 5所示。
由图 5可以看出,0 h~4 h内,TS-2能将炼厂C4中的含硫化合物全部脱除,脱硫率>99.9%;5 h后该脱硫剂效果开始下降,但仍可维持较长的时间(t总>40 h)。计算TS-2脱硫剂单次脱硫的饱和硫容,总量达52 g/L,即1 kg TS-2脱硫剂可以脱除35 g总硫。对硫质量浓度为100 mg/m3的炼厂C4原料气,其处理量为350 m3/kg脱硫剂。
在温度80 ℃~90 ℃、氮气流量300 mL/min~350 mL/min和再生时间5 h~8 h条件下,对脱硫剂TS-2采用加热气提的方法再生。再生TS-2在评选出的最佳炼厂C4脱有机硫实验条件下进行脱硫实验,评价其再生效果。以STi表示单次脱硫实验饱和硫容,以∑STi表示累计饱和硫容,i=0~9;以n表示实验次数,其中n=0代表新鲜脱硫剂的脱硫操作,实验结果见图 6。
由图 6可以看出,TS-2通过加热气提的方法再生,在最佳操作条件下可以循环脱硫10次,累计饱和硫容总量达127.6 g/L,约为新鲜脱硫剂饱和硫容的2.5倍。作者推荐循环5次即可,此时累计饱和硫容为117.4 g/L,相当于1 kg TS-2最终可以脱除78.9 g总硫。对硫含量为100 mg/m3的炼厂C4原料气,其处理量可达到789 m3/kg脱硫剂。
针对TS-2的实际工业应用,本文提出一种三塔工艺流程,原理流程如图 7所示。
图 7中,1、2、3代表吸收塔,A、B、C系列代表阀门。该原理图包含脱硫与再生两种工况,三塔之间的组合有以下3种形式:
(1) “塔1+塔2”脱硫,塔3再生;
(2) “塔2+塔3”脱硫,塔1再生;
(3) “塔3+塔2”脱硫,塔1再生。
通过控制各阀门开关,各塔之间相互配合实现原料气高效脱硫。含硫废气可送硫磺回收装置处理。
显然,三塔流程大大提高了原料气脱硫效率,脱硫、再生可以同时进行,无需临时停工更换脱硫剂,装置运行平稳,具有一定工业应用可行性。
TS-2用于炼厂C4深度脱有机硫,与工业上目前常用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1所示。
由表 1可知,与其他工艺相比较,络合脱硫适用性更强,在常温、常压下即可高效脱除原料气中各种有机硫组分,硫容高,无需碱洗,大大简化了流程。
(1) 针对炼厂目前C4脱有机硫工艺流程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自制一种新型高效络合脱硫剂TS-2,可一次性全部脱除炼厂C4中的各种有机硫成分,与工业上目前广泛采用的水解法、加氢转化法、Merox法以及吸附法等工艺相比,具有脱硫率高、流程简单等优点。
(2) 在常压、填料床体积100 mL、液体石蜡用量40 mL的前提下,评选TS-2脱除炼厂C4中有机硫的最佳操作条件为:TS-2用量10 mL,35 ℃,炼厂C4原料气空速100 h-1。测定TS-2新鲜脱硫剂的饱和硫容为52 g/L。
(3) 采用加热气提法对TS-2进行再生,温度80 ℃~90 ℃,氮气气速300 mL/min~350 mL/min。实验室条件下,TS-2再生循环使用可达10次,推荐循环5次即可。
(4) 提出了炼厂C4原料深度脱有机硫的三塔工艺流程,脱硫、再生操作可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