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0, Vol. 49 Issue (4): 73-77
高温高压凝析气藏井筒结垢及除垢研究
姚茂堂 , 刘举 , 袁学芳 , 吴红军 , 黄龙藏 , 彭芬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
摘要:塔里木油田迪那2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共有生产井25口,其中有19口井存在井筒结垢堵塞的问题。由于迪那2气田目前主要是产凝析水,国内外尚无凝析水结垢的系统研究成果。现有的除垢剂除垢效果慢、成本高,急需开展高温高压凝析气藏井筒的结垢分布规律、垢成分、结垢原因及除垢措施研究。通过对井筒精确分段取样、室内测试、结垢原因分析及除垢措施研究,明确了井筒结垢主要集中在井筒变径的局部位置;凝析水结垢主要是生产过程中部分束缚水转变为可流动地层水,部分充填物的溶解提供了矿物离子,井筒变径位置的涡流作用引起流场、流态和相态变化,导致液体的聚集和再蒸发,从而产生结垢(盐析);土酸酸化可高效解除井筒结垢堵塞。开展了高温高压凝析气藏井筒凝析水结垢分析研究,提出除垢措施,提供了井筒凝析水结垢的理论基础,有效恢复了气井的正常生产。
关键词井筒堵塞    凝析水结垢    结垢分布规律    结垢机理    除垢措施    
Study on wellbore scaling and descaling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Yao Maotang , Liu Ju , Yuan Xuefang , Wu Hongjun , Huang Longcang , Peng fen     
Research Institute of Oil and Gas Engineering, PetroChina Tarim Oilfield Company, Kurle,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25 production wells in DINA-2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of Tarim oilfield, and the problems of scale formation and blockage in the wellbore are occured among 19 wells. The produced water mainly are condensate water in DINA-2 gas field, there has no systematic research result on scal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existing descaling method by using descaling agent shows slow effect and high cost. Then the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scale formation, scale composition, the cause of scale formation and descaling measure in the wellbore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need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ecise subsection sampling, laboratory test, the analysis of scale formation and the study of scale removal measures, it is clear that scaling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local location of wellbore diameter reduction. The reasons of condensate water scale formation a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rt confined water into mobile formation water and the dissolution of partial backfil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hich provides mineral ions. The eddy action at the diameter reducing position of wellbore causes the change of flow field, flow state and phase state, leading to the aggregation and re-evaporation of liquid, resulting in scale formation (salting out). The soil acidification can effectively remove wellbore scaling and plugging.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f condensate water scaling in wellbore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develope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cale removal measures are proposed, and the mechanism of condensate water scaling is provided,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al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water in wellbore, and effectively restore the normal production of gas wells.
Key words: wellbore plugging    scaling of condensate water    distribution law of scaling    scaling mechanism    descaling measure    

迪那2气藏是高温、高压凝析气藏,绝大部分生产井只是产少量的凝析水,现场测量的水气比约0.09 m3/104 m3,未大量产地层水,但76%的生产井出现了井筒垢堵。国内外在地层水结垢机理、垢分析方法、结垢预测、除垢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对象都是针对大量产地层水的油气生产井或注水井,结垢机理和结垢预测主要是考虑温度、压力、pH值、气体溶解度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地层水中Ca2+、Ba2+、SO42-、CO32-等离子过饱和产生结垢;除垢主要是使用除垢剂。国内外尚未见开展高温高压凝析气藏井筒凝析水结垢及除垢方面的研究[1-13]。通过对井筒精确分段取样、成分分析、结垢原因分析及除垢措施研究,定量分析了凝析气藏井筒凝析水结垢的分布规律,发现井筒变径位置附近的垢多且厚,其他位置的垢少且薄,明确垢主要分布在井筒的变径局部位置;通过“微观+宏观”的分析方法,明确垢物主要是CaSO4和CaCO3,占59%(w)~87%(w);结合气藏成藏过程、生产过程和变径位置涡流作用的影响,提出凝析水结垢的机理,认为部分原始束缚水转变为可流动水为储层岩石提供了矿物离子,变径位置的涡流作用导致液体析出、聚集和蒸发,提供了结垢条件;结合结垢位置、结垢量、垢成分,提出井筒小型酸化解堵措施,现场实施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高温高压凝析气藏迪那区块概况

迪那2气田位于新疆库车县境内,是一个边水层状凝析气藏。目的层为下第三系砂岩的苏维依组和库姆格列木群,岩性以褐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属于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气藏中部深度5 137.9 m,原始地层压力为105.4 MPa,地层温度为131 ℃。天然气平均相对密度为0.638,甲烷、重烃(C2+)、N2、CO2平均摩尔分数分别为87.72%、9.81%、1.46%和1.01%,不含H2S。地层水相对密度1.087,总矿化度1.3×105~1.5×105 mg/L,水型为CaCl2,储层平均露点压力42.5 MPa。

迪那2气藏共25口生产井,只有4口边部的井明显产地层水,产水量7.5~90.7 t/d;但76%的生产井出现井筒结垢堵塞的问题,导致油压和产量大幅下降,井筒结垢堵塞严重影响迪那2凝析气藏的正常生产。

2 井筒结垢分布规律研究
2.1 井筒精确分段取样

井筒结垢通常比较致密而牢固,生产过程中不能被油气携带出井筒,须实施井筒疏通作业才能取到样品。连续油管疏通井筒堵塞是国内外目前比较常用的技术,由于井筒堵塞位置的不确定性和井筒疏通瞬间油压会突然增加,施工过程中须带压作业,只能从带压的除砂器取样。取样须倒换除砂器,开关闸阀较多,现场通常都是当除砂器被充满后,再倒换除砂器进行取样,无法确定取到样品的精确位置,所以难以研究井筒结垢的分布规律。

综合考虑除砂器容积、油管直径、施工成本、施工安全等因素,制定了连续油管作业过程中的现场取样要求(见图 1),在堵塞段每30 m取样1次(不足30 m单独取样1次),每次取样前循环2周以上。

图 1     现场分段取样要求

目前,根据井筒堵塞程度及除砂器的憋压情况,按照分段取样要求取样2井次,返出物状况见表 1图 2

表 1    分段取样井统计

图 2     迪那A井不同井段堵塞物样品

迪那A井的井筒深度为4 926 m,井筒变径最大位置为油管底部的球座,深度为4 684 m,取样共分4段:①0~4 603 m,非常畅通,无堵塞物返出;②4 603~4 674 m,部分井段轻微堵塞,返出灰褐色片状堵塞物4 L,最大厚度为1.13 mm;③4 674~4 698 m,堵塞严重,返出灰褐色片状物13 L,最大厚度为5.04 mm;④4 698~4 926 m,部分井段轻微堵塞,返出灰褐色片状物2 L,最大厚度为3.46 mm。迪那B井的井筒深度为5 010 m,井筒变径最大位置为油管底部的球座,深度为4 676 m,取样共分3段:①0~4 666 m,非常畅通,无堵塞物返出;②4 666~4 682 m,严重堵塞,返出灰褐色片状堵塞物16 L,最大厚度为4.06 mm;③4 682~5 010 m,部分井段轻微堵塞,返出灰褐色片状物4 L,最大厚度为3.02 mm。

2.2 堵塞物成分分析

为了使分析结果准确,采取“宏观+微观”的分析方法,利用盐酸溶蚀率定性确定酸溶物和酸不溶物的含量,X-衍射定量分析样品的组分及含量。分析结果见表 2。迪那A井各井段的组分及含量(质量分数)差别不大,CaCO3占38.5%~44.0%,CaSO4占15.5%~24.0%,地层岩石占20.0%~29.5%,NaCl占11.0%~21.0%,BaSO4占0%~4%。迪那B井各井段的组分及含量(质量分数)差别也不大,CaCO3占4%~6%,CaSO4占80%~81%,地层岩石占13%~16%。

表 2    迪那A井和迪那B井的堵塞物成分分析

2.3 井筒结垢分布规律研究

根据2口精确分段取样井的分析研究,2口井都是在井筒变径最大的位置堵塞严重,其他位置不堵塞或仅轻微堵塞。2口井变径最大的位置都是球座,即储层流体从生产套管进入油管的端口,生产套管内径:油管内径≈5:2。球座附近的堵塞物主要为无机垢CaSO4和CaCO3,质量分数为59%~87%;球座附近的结垢量最多,占整个井筒结垢量的68.4%~80.0%;球座附近结垢的厚度最厚(4.06~5.04 mm),其他位置为1.13~3.46 mm。

3 凝析水结垢原因分析
3.1 凝析水中矿物离子来源分析

由于气态水的溶解度非常小,凝析气藏的生产井在井筒内反凝析出的纯凝析水矿化度理论上非常低[14],但迪那2凝析气藏生产井产出的凝析水矿化度普遍较高,同一单井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单井之间的矿化度差异较大,矿化度变化范围为89.0~9.4×104 mg/L。通过分析认为, 凝析水中的矿化离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凝析气藏中的部分原始束缚水转化为可流动的地层水;二是凝析水对储层流动通道内填充物的溶解。

(1) 凝析气藏中的部分原始束缚水转变为可流动的地层水。凝析气藏内最开始是充满地层水,后期慢慢通过烃源岩的生烃、排烃作用和构造运动,原始地层水被排挤,油、气充注储层,形成凝析气藏。但凝析气藏内也保留了一定的水分,分别是束缚水和凝析气内混合的气态水,束缚水是原始的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凝析气内混合的气态水是原始地层水的水蒸气,矿化度较低[15-18]。迪那2凝析气藏平均束缚水饱和度为33%,原始水气比理论上约为0.03 m3/104 m3,地层水的总矿化度为1.3×105~1.5×105 mg/L。随着气藏的不断开发,地层压力不断降低,净上覆岩层压力不断增加,岩石受到的压实作用慢慢增强,岩石孔隙度逐渐减小,储层含水饱和度随之变大[19]。当储层含水饱和度大于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时,部分原始的束缚水变成可流动地层水,随凝析气一起产出。迪那2气田原始地层压力105.4 MPa,目前地层压力为81.4 MPa,净上覆岩层压力增加24 MPa,孔隙度降低约1.2%[18],含水饱和度增加0.4%,即0.4%的原始束缚水变成了可流动地层水。实际生产过程中,近井附近的压降更大,近井附近转变成可流动地层水的原始束缚水更多。

(2) 部分凝析水对储层流动通道内填充物的溶解。生产过程中由于出砂、结垢等各种因素导致井筒和近井附近堵塞,使近井附近的地层压力低于凝析气藏的露点压力,在近井附近发生反凝析。析出的凝析水矿化度非常低,但流动过程中会慢慢溶解储层内的填充物,矿化度逐渐增加。迪那2气藏平均露点压力为42.5 MPa。根据13口堵塞井的井底流压统计显示,有7口井的井底流压低于42.5 MPa,在29.1~39.4 MPa之间,这些井在堵塞后近井附近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凝析。迪那2气藏储层的填隙物含量占岩石总质量分数的10%以上,且分布不均匀,局部可达30%以上。填充物主要是胶结物、泥质杂质及铁泥质杂质,胶结物以碳酸盐居多,偶见少量膏质、硅质胶结物。迪那2气藏析出的凝析水会溶解部分储层充填物,导致凝析水的矿化度有一定的增加。同时,迪那2气藏储层黏土矿物绝对质量分数为9.7%,黏土矿物中以伊利石、绿泥石和伊/蒙混层为主,水敏程度为中等偏强,析出的凝析水导致黏土矿物膨胀,使孔隙度减小,让更多的原始束缚水转变为可流动的地层水。

3.2 凝析水结垢过程分析

从上述的结垢规律研究发现,井筒结垢主要发生在井筒变径的局部位置。按照现有的地层水结垢原理认识,变径位置结垢主要是由于节流导致温度和压力快速下降,地层水溶解度降低,从而产生结垢。但是凝析水量小,矿化度较低,且分散在凝析气中,节流对气体的温度和压力影响相对较小,矿化度的减小和形成的垢量有限。结合迪那2气藏井筒结垢位置的内径变化、涡流的形成条件、涡流对混合流体流态和物态的影响,认为凝析气藏凝析水在井筒变径位置结垢的过程为[20-24]:①井筒内径变化最大位置为油管底部,生产套管和油管直径主要为177.8 mm和88.9 mm,生产套管内径:油管内径≈5:2,流体从生产套管进入油管时,由于截面、流动方向的急剧变化,流体摩擦和碰撞都会急剧增加,从而形成涡流;②气液两相在涡流中由于离心力的差异,气液分离,气体尽量靠近井筒中心以气柱的形式流动,大部分液体以液膜(液滴)的形式暂留在油管内壁,由于撞击的作用,油管内壁的液相在变径处的停留时间会增加;③变径附近仍然处于高温、高压条件下,油管内壁上的液膜(液滴)又会蒸发,但液膜(液滴)中的矿物离子几乎不蒸发,从而产生结垢(盐析)。

4 除垢措施研究及应用

迪那2高温高压凝析气藏井筒结垢集中在油管底部,主要为CaSO4和CaCO3垢。通过酸溶实验, 发现堵塞物在盐酸体系(9%(w)HCl)中的溶蚀率为39%~79%,在土酸体系(9%(w)HCl+1%(w)HF)中的溶蚀率为60%~82%。结合迪那2区块所用油管为13Cr和储层温度的实际情况,在土酸中添加13Cr油管专用缓蚀剂和其他添加剂后,静态腐蚀速率(90 ℃)和动态腐蚀速率(120 ℃)分别为1.5 g/(m2·h)和8 g/(m2·h),达到一级标准[25]。所以,提出对堵塞井实施土酸小型、低排量酸化,可实现井筒高效、安全解堵。

现场处理14口井,酸液用量20~60 m3,施工排量0.5~1.5 m3/min, 解堵前日产气无阻流量为16.6×104~154.0×104 m3, 平均为76.9×104 m3;解堵后为60.2×104~260.4×104 m3,平均为150.3×104 m3,日产气无阻流量增量为35.7×104~141.1×104 m3,平均为73.4×104 m3,效果非常显著。

5 结论

(1) 迪那2高温高压凝析气藏井筒凝析水结垢主要分布在井筒变径的局部位置,该处垢量大、厚度大,垢的主要成分为CaSO4和CaCO3,占井筒堵塞物总质量分数的59%~87%。

(2) 迪那2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凝析水在井筒变径位置结垢的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束缚水转变为可流动地层水和部分充填物溶解,提供了矿物离子;另一方面是井筒变径的涡流作用使凝析水在油管内壁聚集和再蒸发,提供了结垢条件。

(3) 在迪那2高温高压凝析气藏实施了14口井的土酸酸化解堵,解堵后日产气无阻流量平均增量为73.4×104 m3,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吴凤琴, 张国珍. 挪威Smorbukk油田结垢成因[J]. 石油石化节能, 2006, 22(11): 13-15.
[2]
薛红波, 邓志安. 俄罗斯Rosneft石油公司解决油田结垢问题的方法研究[J]. 国外油田工程, 2009, 25(3): 23-25.
[3]
侯成贵. 苏丹Gumry油田结垢原因分析及防垢方法选择[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 33(9): 110.
[4]
荆国林, 张艳利, 叶萍. 大庆头台油田油井结垢原因分析及防垢技术应用[J]. 能源化工, 2016, 37(4): 89-92.
[5]
王凤平, 辛春梅, 宁波. 吉林油田注水系统结垢趋势预测[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2): 43-47.
[6]
王娟, 王琴, 顾菁华, 等. 延长油田某区块地层水结垢特性预测与判断[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10): 80-83.
[7]
郑云萍, 艾绍平, 梁发书, 等. 淖尔油田结垢、阻垢的影响因素[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 40(4): 390-393.
[8]
闫方平. 油井结垢预测及防垢技术[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1, 40(4): 375-380.
[9]
崔新栋. 现河采油厂油井结垢原因分析与治理[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6, 35(6): 467-469.
[10]
张鹏飞. 油田结垢预测及防垢技术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5): 92.
[11]
王琪, 刘江红, 韩露, 等. 油田主要结垢机理及结垢预测模型研究进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9(1): 129-133.
[12]
李丽, 刘建仪, 张威, 等. 高温高压气藏地层水结垢规律实验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1): 134-140.
[13]
尚万宁, 刘建民, 李柏鹏, 等. 气井井筒结垢机理及除垢技术研究[J]. 石油化工应用, 2016, 35(5): 84-90.
[14]
邓传忠, 李跃林, 王玲, 等. 崖城13-1气田凝析水产出规律实验研究及预测方法[J]. 中国海上油气, 2017, 29(5): 75-81.
[15]
张凤奇, 王震亮, 赵雪娇, 等. 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 石油学报, 2012, 33(5): 739-747.
[16]
江同文, 孙雄伟. 库车前陆盆地克深气田超深超高压气藏开发认识与技术对策[J]. 天然气工业, 2018, 38(6): 1-9.
[17]
王志远, 赵阳, 孙宝江, 等. 深水气井测试管柱内天然气水合物堵塞特征与防治新方法[J]. 天然气工业, 2018, 38(1): 81-88.
[18]
吴海, 赵孟军, 卓勤功, 等. 库车坳陷迪那2凝析气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1(3): 30-38.
[19]
战沙, 戚林河, 张园春, 等.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随净上覆压力变化规律研究[J]. 复杂油气藏, 2015, 8(2): 52-56.
[20]
李永峰. 变径管道流场分析[J].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11, 32(4): 288-291.
[21]
陈德春, 姚亚, 韩昊, 等. 气井涡流携液机理和携液效率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机械, 2015, 43(9): 91-94.
[22]
耿新中. 气井携液机理与临界参数研究[J]. 天然气工业, 2018, 38(1): 74-80.
[23]
孙勤, 杨阿三, 程榕, 等. 气-液撞击流过程中液相停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3(2): 158-161.
[24]
刘雪晴, 鲁录义. 撞击流反应器流场稳定性研究[J]. 现代机械, 2017(4): 18-22.
[25]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酸化用缓蚀剂性能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SY/T 5405-1996[S].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