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0, Vol. 49 Issue (6): 76-81
盐浴渗氮对P110钢耐硫腐蚀性能的影响
毛汀1,2,3 , 吴贵阳1,2,3 , 李珊1,2,3 , 曹军1,2,3 , 何益杉1,2,3 , 闫静1,2,3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2. 国家能源高含硫气藏开采研发中心;
3.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含硫气藏开采先导试验基地
摘要:对P110钢在490 ℃下进行了4 h的盐浴渗氮,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研究了渗氮对P110钢组织的影响。利用4种不同的硫腐蚀介质,研究了元素硫对渗氮及未渗氮试样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P110钢经渗氮处理后,渗层组织由表及里依次为氧化物层、化合物层、扩散层,化合物层主要由Fe2C、Fe2N和Mn组成;化合物层结构致密,能对钢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显著提高了P110钢耐硫腐蚀性能。
关键词P110钢    盐浴渗氮    硫腐蚀    
Effect of salt bath nitriding on sulfu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110 steel
Mao Ting1,2,3 , Wu Guiyang1,2,3 , Li Shan1,2,3 , Cao Jun1,2,3 , He Yishan1,2,3 , Yan Jing1,2,3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Natural Gas Technology, PetroChina Southwest Oil & Gasfield Company, Chengdu, Sichuan, China;
2. National Energy R&D Center of High Sulfur Gas Exploitation, Chengdu, Sichuan, China;
3. High Sulfur Gas Exploitation Pilot Test Center, CNPC, Chengdu, Sichuan, China
Abstract: P110 steel was nitrided in salt bath at 490 ℃ for 4 h. The effect of nitriding on micro-structure of P110 steel was studi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al sulfur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s of nitrided and non-nitrided samples were studied by using four different sulfur corrosion med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percolating layers of P110 steel were oxide layer, compound layer and diffusion layer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inside after nitriding treatment, and the compound layer was mainly composed of Fe2C, Fe2N and Mn. The compound layer is dense in structure, which can protect the steel substrate well and improve the sulfur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P110 steel.
Key words: P110 steel    salt bath nitriding    sulfur corrosion    

高含硫气田开采过程中,元素硫沉积导致的腐蚀易造成气井停产[1-2]。P110钢在恶劣的工况条件下,极易发生断裂、破坏、腐蚀等失效形式,套管使用寿命较低。

盐浴碳氮共渗技术是石油套管防腐蚀工艺之一,内容包括盐浴氮碳共渗、抛光和盐浴氧化。经过这几种工艺相结合的盐浴复合处理的表面,具有高抗蚀、高硬度等优点。在盐浴氮碳共渗以后,表面生成的Fe3O4氧化物层,化学稳定性好,可改善试样的耐蚀性和硬度[3]。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为了重新形成相对完整的氧化膜,抛光的表面要再次进行氧化,来提高表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4]。此外,也有研究表明,盐浴氮化所得渗氮层可极大地提高原工件的耐蚀性和疲劳极限[5-6],并且可提升材料的表面硬度[7]。盐浴渗氮获得的氮化层可以使试样表面硬度提高,大量氢原子被表面的化合物层隔开,从而远离基体材料,很大程度上阻止了氢原子进入基体,提高了材料的抗H2S腐蚀性能。将盐浴渗氮工艺应用于这些工件上,可降低氢诱发石油套管破裂的可能性,工件的使用寿命将增加,节约成本[8-9]

本实验对P110钢进行了盐浴渗氮,对比研究了渗氮前后P110钢的显微组织变化及在硫腐蚀介质中的腐蚀行为。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预处理

试验材料为油气田常用的P110石油套管钢,其化学组成见表 1。通过线切割将钢锭加工成40 mm×10 mm×2 mm薄片,依次用240#~1000#的水砂纸打磨试样表面,然后用蒸馏水冲冼,最后在无水乙醇中用超声波清洗10 min左右,烘干。

表 1    P110钢化学组分 

1.2 盐浴渗氮

将经过预处理后的P110试样在490 ℃下进行盐浴渗氮,时间为4 h。渗氮试剂为自主研发的低温强化试剂。渗氮过程中,盐浴中的CNO-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N],[N]扩散渗入试样表面形成渗氮层,主要反应式为[10]

$ 4{\rm{CN}}{{\rm{O}}^ - } \to {\rm{CO}}_3^{2 - } + 2{\rm{C}}{{\rm{N}}^ - } + {\rm{CO}} + 2[{\rm{N}}] $ (Ⅰ)

渗氮结束后,取出试样空冷至室温,分别用蒸馏水和无水乙醇将试样表面清洗干净。

1.3 硫腐蚀试验

实验采用3.5%(w)NaCl溶液作为基础溶液,同时加入去离子水和NaCl配制而成,然后往基础溶液中加入元素硫,配制成不同形式的S/H2O腐蚀介质,如图 1所示,介质的组成见表 2。实验模拟悬浮硫、粉状硫、糊状硫、熔敷硫4种硫沉积形式。悬浮硫是将试样放入基础溶液中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硫粉,形成悬浮硫颗粒腐蚀介质;粉状硫是先将试样用干硫粉包埋,再缓慢加入一定量的基础溶液;糊状硫是将一定比例的基础溶液和硫粉搅拌成面糊状,再把试样埋入其中;熔敷硫是先将熔融态硫涂敷在试样表面,待其凝固后放入基础溶液中。将封装好的玻璃容器放入90 ℃水浴中,待溶液温度达到预定值,实验开始计时,腐蚀时间为120 h。

图 1     腐蚀模拟实验前照片

表 2    腐蚀介质的组成

1.4 分析测试方法

采用OLYMPUS BX61金相显微镜观察渗氮试样截面显微组织。用Dmax-1400型X射线衍射仪观测试样表面相组成,扫描范围为30°~100°。使用Hitachi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硫腐蚀后试样表面显微形貌,并用EDS能谱分析仪测定表面合金元素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和变化。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渗氮层显微组织及形貌

图 2为P110钢在490 ℃下盐浴渗氮4 h后的截面显微组织形貌。从图 2可看出,试样经盐浴渗氮以后,其渗层组织由表及里依次为氧化层、化合物层和扩散层[11]。黑色层组织为扩散层,化合物层在显微镜下观察显示为白亮状态,所以常常称其为“白亮层”。在渗氮过程中,N含量因为扩散的原因,至试样内层时会降低。至扩散层时,因N含量过低,不能和Fe反应生成化合物,故形成了固溶体存留在氮化层内,起到强化氮化层的作用。由此形成的固溶体实际上就是氮化层中的扩散层。

图 2     P110钢经盐浴渗氮后的截面光学显微图

2.2 XRD分析

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盐浴渗氮后P110钢表层的物相,结果见图 3。由图 3可知,渗氮试样的表层主要由Fe2C、Fe2N和Mn组成。各类元素溶于铁碳化合物以及铁氮化合物形成固溶体,由此形成的氮化层致密均匀,从而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图 3     P110钢经盐浴渗氮后的表面XRD图谱

2.3 P110钢在硫单质中的腐蚀行为

图 4为渗氮后及未处理的P110钢试样在90 ℃下,4种不同硫腐蚀介质中腐蚀120 h之后的实物图。从图 4可看出,对于4种不同的硫沉积形式,未渗氮的试样均比已渗氮的试样颜色更深,腐蚀更为严重。其中,熔敷硫和糊状硫的腐蚀情况较为严重,液体显得很浑浊且颜色较深。粉状硫、糊状硫和熔敷硫3种硫沉积形式下的腐蚀介质呈墨黑色,悬浮硫腐蚀介质有些泛红。可见,几种硫单质腐蚀方法的腐蚀机理和腐蚀产物并不相同。

图 4     腐蚀模拟实验后照片

试样经硫腐蚀后的宏观形貌如图 5所示。元素硫腐蚀的本质,是由于硫在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2S、H2SO4等,均具有强腐蚀性,随即会对试样造成严重的腐蚀。从宏观形貌上观察,不同硫沉积形式下P110钢表面生成的腐蚀产物各有所不同。悬浮硫和粉状硫条件下的腐蚀产物较少,表面较为平整,而熔敷硫与粉状硫的腐蚀产物则相对较多,特别是熔敷硫沉积形式下试样表面脱落十分严重,且呈高低错落分布。

图 5     试样经硫腐蚀后的宏观形貌

当元素硫颗粒部分接触试样时,就会积聚,从而形成闭塞区,使局部腐蚀发生倾向增加。当元素硫颗粒均匀覆盖试样(粉状硫、糊状硫、熔敷硫)时,硫颗粒会阻碍试样表面的物质交换,但试样表面各处的腐蚀反应条件相同,物质在传输时所受的横向和纵向阻力分别相等,腐蚀可以均匀进行。由于熔敷硫在试样表面形成一个缝隙,缝隙内的物质只能沿着试样表面横向扩散,随着腐蚀反应的进行,会导致缝隙内物质分布不均匀,试样表面各区域内的腐蚀量都不相同,从而形成一定数量的浅蚀坑。

图 6(a)图 6(b)为氮化试样在糊状硫沉积形式下腐蚀试验前后显微结构图,图 6(c)图 6(d)为未渗氮试样在糊状硫沉积形式下腐蚀试验前后显微结构图。从图 6可看出:腐蚀前渗氮试样表面平整均匀,疏松层、氮化层、基体区分明显,有明显的界限;腐蚀后,氮化层表面出现小部分条纹断层,疏松层部分发生了断裂脱落,但对基体影响不大。对比图 6(c)图 6(d)可明显看出,没有保护氮化层的P110试样在S单质腐蚀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腐蚀坑,表面凹凸不平,腐蚀相当严重。在腐蚀过程中,由于主导腐蚀过程的S元素与P110钢的直接接触,并同时在试样表面堆积,而后在其表面形成一层FeS产物膜,钢的基体表面与S沉积形式下的腐蚀所产生的FeS产物形成了闭塞原电池,氮化试样由于氮化层的存在并不会出现此种情况,最终导致未渗氮试样的表面腐蚀十分严重。所以,未渗氮试样表面被严重腐蚀,而对于氮化试样,氮化层起到了很好的隔绝作用,对基体起到了足够好的保护作用,防止S与基体表面直接接触而产生二次腐蚀,且氮化层不与S发生反应,故表面保存完整。从此处可以看出,氮化对于提升P110钢耐腐蚀能力有明显的作用。

图 6     试样截面显微结构图

渗氮试样经糊状硫腐蚀表面的SEM显微结构图见图 7(a),试样表面具有两种不同的晶体,分别为图 7(a)中1、2处。根据表 3,2处含有Fe、O两种元素,为铁的氧化物晶体;1处除含有大量Fe、O外,还含有少量S,说明此处为硫单质腐蚀表面后产生的腐蚀产物。

图 7     渗氮试样经糊状硫腐蚀后的SEM图片

表 3    图 7中各区域的能谱分析结果 

氮化试样经硫单质腐蚀试验后截面的SEM显微结构图见图 7(b),其EDS成分分析见表 3图 7(b)中的1处为氮化试样表面氧化层与腐蚀后的腐蚀层的混合层,2处为化合物层,3处为扩散层,4处为P110钢基体。1处的硫含量大于2处的,3处扩散层不含硫元素。在腐蚀过程中,硫腐蚀虽对表层有一定的影响,但仅有极少量硫元素渗透到化合物层,且未对该层造成腐蚀损坏或者破裂,腐蚀后试样表面氮化层中的扩散层、化合物层结构致密,均匀平整,很好地起到了隔绝作用,保护基体不被硫腐蚀。图 8图 7(a)中1处、2处及图 7(b)中1处、2处、3处腐蚀产物能谱图。

图 8     图 7(a)1、2处及图 7(b)1、2、3处腐蚀产物能谱图

图 9为未渗氮的P110钢试样经粉状硫腐蚀后的表面腐蚀产物的形貌。从图 9可看出,由于腐蚀产物与硫粉层直接粘连,表面出现了各种岩坑,凹凸不平,且伴随有针状组织出现,腐蚀产物呈团絮状堆垛生长。熔敷硫沉积形式下未渗氮试样表面显微组织形貌见图 10。在熔敷硫沉积形式下,由于腐蚀产物与硫粉层的粘连十分紧密,取试样时在去除试样表面残留物时,表面腐蚀产物被剥离,图 10(b)图 10(c)显示的为底层的腐蚀产物膜,腐蚀产物主要呈层状堆垛生长,各晶粒之间有比较明显的间隙,该腐蚀产物膜表面有部分裂纹,为表面腐蚀内外物质的交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通道,从而促进了腐蚀的进行[12-14]

图 9     未渗氮试样经粉状硫腐蚀后的表面SEM图

图 10     未渗氮试样经熔敷硫腐蚀后的表面SEM图

由于试样表面直接裸露沉积硫表面,硫单质发生水解反应生成H2S和H2SO4等,表面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发生了如下电化学反应[15]

阴极反应

$ 2{{\rm{H}}^ + } + 2{\rm{e}} \to {{\rm{H}}_2} $ (Ⅱ)

阳极反应

$ {\rm{Fe}} \to {\rm{F}}{{\rm{e}}^{2 + }} + 2{\rm{e}} $ (Ⅲ)

扩散到钢中的氢由于开始是以原子状态进入的,到达界面上变成了分子态,而后聚集的氢越来越多,压力则越来越大,达到某一值后便会在金属表面形成氢鼓泡,而在金属内部形成台阶状开裂。其氢致开裂的敏感性随环境中H+含量的增加而增大[16]

3 结论

(1) P110钢通过盐浴渗氮后,试样的渗层组织由表及里依次为氧化物层、渗氮层、扩散层,XRD检测结果表明, 渗氮试样的表层主要由Fe2C、Fe2N和Mn组成。

(2) 在4种不同的硫腐蚀介质下,P110钢经悬浮硫和粉状硫腐蚀后,表面较为平整,腐蚀产物较少。经粉状硫腐蚀后,腐蚀产物相对较多。在熔敷硫沉积形式下,试样表面出现了大面积脱落,且呈高低错落分布,腐蚀较为严重。

(3) 盐浴渗氮可以提高P110钢的耐硫腐蚀性能。渗氮试样相比于未渗氮试样的腐蚀程度明显减小,耐蚀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渗氮层起到了很好的隔绝作用,对基体起到了足够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立新, 谷坛, 闫静, 等. 高酸性条件下元素硫对碳钢腐蚀的影响[J]. 天然气工业, 2015, 35(4): 94-98. DOI:10.3787/j.issn.1000-0976.2015.04.015
[2]
刘志德, 路民旭, 肖学兰, 等. 高含硫气田元素硫腐蚀机理及其评价方法[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2, 41(5): 495-498. DOI:10.3969/j.issn.1007-3426.2012.05.011
[3]
ZLATANOV IC M, POPOVIC N, BOGDAN OV, et al. Plasma post oxidation of nitrocarburized hot work steel sample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04, 177-178: 277-283. DOI:10.1016/j.surfcoat.2003.09.012
[4]
李远辉, 罗德福, 张世凭, 等. QPQ技术与抗硫化氢腐蚀[J]. 金属热处理, 2010, 35(8): 91-94.
[5]
JACQUET P, COUDERT J B, LOURDIN P. How different steel grades react to a salt bath nitrocarburizing and post-oxidation process: Influence of alloying element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 2011, 205(16): 4064-4067. DOI:10.1016/j.surfcoat.2011.02.049
[6]
ZHANG J W, LU L T, SHIOZAWA K, et al. Effect of nitrocarburizing and post-oxidation on fatigue behavior of 35CrMo alloy steel in very high cycle fatigue regim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2011, 33(7): 880-886. DOI:10.1016/j.ijfatigue.2011.01.016
[7]
CAI W, MENG F N, GAO X Y, et al. Effect of QPQ nitriding time on wear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45 carbon steel[J].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2, 261: 411-414. DOI:10.1016/j.apsusc.2012.08.024
[8]
罗德福, 李远辉, 吴少旭, 等. QPQ技术高抗蚀机理探讨[J]. 金属热处理, 2005, 30(6): 28-30.
[9]
李远辉, 罗德福, 代燕芹. QPQ处理的N80油田钢管的抗腐蚀性能[J]. 金属热处理, 2007, 32(2): 46-49. DOI:10.3969/j.issn.0254-6051.2007.02.012
[10]
王均, 熊计, 彭倩, 等. 17-4PH不锈钢盐浴复合氮化处理研究[J]. 核动力工程, 2009, 30(3): 66-71.
[11]
李惠友, 罗德福. QPQ技术的工艺、渗层形貌及影响因素——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之三[J]. 机械工人(热加工), 1999(10): 28-29.
[12]
LI Y, VAN SANTEN R A, WEBER T. High-temperature FeS-FeS2 solid-state transitions: Reactions of solid mackinawite with gaseous H2S[J].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2008, 181(11): 3151-3162. DOI:10.1016/j.jssc.2008.08.024
[13]
WOLTHERS M, VAN DER GAAST S J, RICKARD D. The structure of disordered mackinawite[J]. American Mineralogist, 2003, 88(11-12): 2007-2015. DOI:10.2138/am-2003-11-1245
[14]
YANG J W, ZHANG L, XU L N, et al. Influence of H2S and CO2 corrosion scales on hydrogen permeation in X65 steel[C]//CORROSION 2008. New Orleans, Louisiana: NACE International, 2008.
[15]
李淑华, 朱晏萱, 毕启玲. H2S和CO2对油管的腐蚀机理及现有防腐技术的特点[J]. 石油矿场机械, 2008, 37(2): 90-93. DOI:10.3969/j.issn.1001-3482.2008.02.027
[16]
万德立, 郜玉新, 万家瑰. 石油管道、储罐的腐蚀及其防护技术[M]. 2版.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