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2, Vol. 51 Issue (2): 25-30
加氢裂化装置生产工业白油的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
张超1 , 方友2 , 金海刚1 , 郑港西2     
1. 中海油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2.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摘要目的 降低炼厂的柴汽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法 对惠州石化4.0 M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生产5号工业白油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提高柴油馏分初馏点实现生产5号工业白油产品是可行的。前期,装置已通过主分馏塔降压调整、增设蒸汽汽提塔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工艺3种方式提高柴油初馏点,均未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鉴于以上3种工艺的局限性,开发了热氮气气提工艺,工艺采用热氮气气提替代柴油汽提塔塔底再沸器,主分馏塔塔顶排出不凝气,以维持塔压稳定。结果 该工艺实施后,装置生产合格白油60 t/h,航煤产量增加14 t/h,不凝气产量增加1.3 t/h,不再产柴油产品;白油产品开口闪点由85 ℃提高至126 ℃,解决了开口闪点低和产品含水问题。结论 采用该工艺生产的5号工业白油产品性质稳定,满足行业指标的要求,装置改造工程量小,经济效益显著,对国内外同类装置的生产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加氢裂化    热氮气气提    工业白油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producing industrial white oil by hydrocracking unit
Zhang Chao1 , Fang You2 , Jin Haigang1 , Zheng Gangxi2     
1. CNOOC Petrochemical Engineering Company Limited, Qingdao, Shandong, China;
2. CNOOC Hui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Huizhou,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duce the ratio of diesel to gasoline in refinery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Methods The feasibility of producing 5# industrial white oil in 4.0×106 t/a wax oil hydrocracking unit of Huizhou Petrochemical Company was analyzed. It is considered feasible to produce 5# industrial white oil by raising the initial boiling point of diesel fra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the plant tried to raise the initial boiling point of diesel by 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the main fractionator, adding a steam stripper and changing the reboiler of the original diesel stripper to the steam stripping process, but hadn't achieved good operation effect.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above three processes, the hot nitrogen stripping process was developed in this project. The process used hot nitrogen stripping to replace the reboiler at the bottom of the diesel stripper, and the non-condensable gas was discharged from the top of the main fractionator to maintain tower pressure stably. Resul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itrogen stripping process, the output of white oil products was 60 t/h, kerosene output increased by 14 t/h, non-condensable gas output increased by 1.3 t/h, and diesel product was no longer produced. The open flash point of white oil products increased from 85 ℃ to 126 ℃, which solved the problems of low open flash point and water contained in product. Conclusions The 5# industrial white oil products produced by this process is stable in property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ustry indicators. Meanwhile, the reform work is small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remarkable, which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duction optimization of similar plant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hydrocracking    hot nitrogen stripping    industrial white oil    

随着国际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柴油消费量增长速度缓慢,为增加企业效益,降低柴油产量是炼厂急需解决的问题。柴油是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的主要产品之一,通过技术改造或升级,降低加氢裂化装置柴油收率,增产5号工业白油和多产航煤,对加氢裂化装置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1-4]

本研究分析了惠州石化4.0 M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柴油产品及中间馏分的性质,探究了生产5号工业白油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热氮气气提工艺生产5号工业白油的方案,对实际改造运行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所生产的5号工业白油满足行业标准NB/SH/T 0006-2017《工业白油》的要求,可为国内外同类装置升级改造生产工业白油提供参考。

1 装置概况

惠州石化4.0 M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以减二线、减三线蜡油和焦化蜡油为原料,主要产品为轻重石脑油、航煤、柴油和加氢裂化尾油,同时副产干气和液化气。装置采用两台反应器系列并联的工艺方案,反应产物在热高压分离器前混合,分馏系统采用双塔汽提工艺,硫化氢汽提塔塔顶气与粗石脑油至吸收稳定系统,塔底油经加热炉加热后至主分馏塔分馏,流程示意图见图 1

图 1     加氢裂化装置分馏部分流程示意图

2 可行性分析

将惠州石化加氢裂化柴油与NB/SH/T 0006-2017《工业白油》产品技术要求进行对比[5],结果见表 1

表 1    惠州石化加氢裂化柴油与NB/SH/T 0006-2017规定的5号工业白油技术指标对比

表 1可以看出,惠州石化加氢裂化柴油的开口闪点、外观及气味均不满足NB/SH/T 0006-2017《工业白油》行业标准的规定。开口闪点和柴油的初馏点有关,开口闪点不满足要求的主要原因是柴油初馏点低,航煤馏分与柴油馏分重叠多,提高初馏点可提高开口闪点温度[6-8];柴油中有煤油气味同样是因为航煤馏分切割至柴油馏分中造成的,也可通过提高初馏点进行改善。因此,通过提高柴油馏分初馏点实现生产5号工业白油产品的方案是可行的。

3 技术改造

由于加氢柴油中混有航煤馏分,造成加氢裂化柴油不能满足NB/SH/T 0006-2017的行业标准要求,装置尝试过以下3种方式提高柴油初馏点,以达到生产5号工业白油的目的[9-10],见表 2

表 2    加氢裂化装置生产5号工业白油方案

表 2可知,主分馏塔降压调整方案所生产的白油初馏点有所提高,开口闪点也相应得到提高,但仍不能满足行业标准对闪点的要求;增设蒸汽汽提塔工艺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工艺所生产的白油产品能够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但白油产品性质波动较大,水含量容易超标,且改造新增设备多,工程量大,成本高。

3.1 热氮气气提工艺

由于增设蒸汽汽提塔工艺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工艺所生产的白油产品水含量容易超标,开发了热氮气气提工艺,采用氮气作为气提气,原柴油汽提塔塔底再沸器停用,改为氮气加热器,避免因氮气温度过低造成气提效果不佳。柴油汽提塔塔顶气体返回主分馏塔,主分馏塔塔顶气体由全凝改为部分冷凝,不凝气抽出排放至火炬系统,具体流程见图 2

图 2     改造后加氢裂化装置分馏部分流程示意图

与主分馏塔降压调整方案、增设蒸汽汽提塔方案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方案相比,热氮气气提方案具有装置无需新增设备、改动少、投资低、生产的工业白油性质稳定、生产白油和柴油方案可灵活切换等优点,唯一的不足之处是需要额外向火炬排放不凝气。增设蒸汽汽提塔方案、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方案和热氮气气提工艺均能生产合格的白油产品,但3种方案在装置改造量、白油产品性质、对主分馏塔的影响、操作费用及改造投资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方案的对比如表 3所列。

表 3    生产工业白油方案对比

表 3可知,与增设蒸汽汽提塔方案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方案相比,热氮气气提工艺操作费用增加较少,改造费用最低;对主分馏塔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汽提段气量增加,需连续排放不凝气。

3.2 工艺参数优化

柴油汽提塔改为采用热氮气作为气提气,塔底再沸器改为氮气加热器,气提氮气的用量和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会影响白油产品的性质和排放火炬的不凝气量,从而影响装置效益和能耗。因此,从优化白油产品性质和降低不凝气排放量出发,需优化气提氮气量和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以实现最优操作成本。

3.2.1 气提氮气用量优化

气提氮气用量影响柴油汽提塔的气提效果,从而影响白油产品的初馏点。白油产品初馏点越高,开口闪点越高。采用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气提氮气用量进行优化,考查气提氮气用量对白油产品初馏点的影响,如图 3所示。

图 3     气提氮气用量对白油产品初馏点的影响

图 3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白油产品初馏点随气提氮气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气提氮气用量增至1.25 t/h后,继续增加气提氮气用量,白油产品初馏点变化不大,即对开口闪点基本无影响。因此,装置采用的最优气提氮气用量为1.25 t/h。

3.2.2 主分馏塔冷凝温度优化

改造前,主分馏塔塔顶冷凝采用全凝设置,经空冷器冷却至60 ℃后,部分作为回流,剩余粗石脑油进入石脑油切割塔切割处理。新增热氮气作为柴油汽提塔的气提气,柴油汽提塔塔顶气体返回主分馏塔。由于氮气无法在主分馏塔塔顶实现冷凝,主分馏塔塔顶不能继续采用全凝设置,需要连续排放不凝气,以维持主分馏塔的压力稳定。在气提氮气用量为1.25 t/h的条件下,采用HYSYS流程模拟软件对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进行优化,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对不凝气排放量的影响如图 4所示。

图 4     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对不凝气排放量的影响

图 4可知,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越低,不凝气排放量越少。当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高于50 ℃时,冷凝温度对不凝气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越大;当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低于50 ℃时,冷凝温度对不凝气排放量的影响程度减弱,此时需增加水冷器以实现更低的冷凝温度,但从现场实际平面布置考虑,已无新增水冷器的位置。因此,结合主分馏塔塔顶冷凝温度变化对不凝气量的影响情况和实际平面布置,将塔顶空冷器改为高效复合空冷器,保证冷凝温度不高于50 ℃,减少不凝气的排放量。

3.3 工业应用

基于工艺技术方案比选和工艺参数优化结果,对惠州石化4.0 M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主分馏塔和柴油汽提塔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主分馏塔塔顶连续排出不凝气维持塔压稳定,柴油汽提塔改为采用热氮气作为气提气,塔底再沸器改为氮气加热器,改造前后现场具体操作条件、产品产量和产品性质对比见表 4表 5

表 4    改造前后操作条件和产品产量对比

表 5    改造前后产品性质对比

表 4表 5可知,改造前后主分馏塔操作参数变化不大。对比改造前后产品产量情况发现,改造后新增塔顶不凝气量1.3 t/h,石脑油收率变化不大,航煤产量增加14 t/h,产品柴油改为工业白油,白油产量60 t/h。对于柴油汽提塔,改造后,由于塔底再沸器改为氮气加热器,塔底温度相应降低;塔顶气相量由2 t/h增至14 t/h。柴油汽提塔改为热氮气气提工艺后,可能会影响馏程范围轻的产品质量,对改造前后产品性质进行对比发现,重石脑油产品性质变化不大,航煤产品密度略有增加,但仍能满足航煤产品的性质要求。改造后,模拟数据与现场实际运行数据吻合性较好,对现场参数优化和技术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技术改造后,5号工业白油产品分析化验数据见表 6

表 6    改造后实际白油产品与NB/SH/T 0006-2017规定的5号工业白油技术指标对比

表 6可知,改造后,5号工业白油产品各项指标均能满足NB/SH/T 0006-2017《工业白油》的要求,且相比于增设蒸汽汽提塔工艺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工艺,产品性质更加稳定。

柴油汽提塔塔底再沸器改为氮气加热器,为节约改造费用,塔底再沸器规格型号不做改动,仅对换热介质和流量进行改造,改造前后柴油汽提塔塔底再沸器工艺参数变化见表 7

表 7    柴油汽提塔塔底再沸器工艺参数变化

表 7可知,柴油汽提塔塔底再沸器改为氮气加热器后,热负荷由1 244 kW降为63 kW,尾油用量减少56 361 kg/h,节能1 181 kW,氮气加热至215 ℃作为气提气。热氮气气提工艺生产工业白油有利于装置的节能降耗。

改造后,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45天,航煤产量累计增加1.51×104 t,白油产量增加1.12×104 t,柴油产量减少2.83×104 t,直接经济效益增加1 200万元以上。

4 结论

(1) 将惠州石化4.0 Mt/a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生产的加氢柴油与5号工业白油性质进行对比,发现加氢柴油开口闪点、外观及气味均不能满足工业白油标准的要求,分析原因可能是部分航煤馏分混入柴油馏分中,柴油初馏点低,造成加氢柴油开口闪点偏低,有煤油气味。通过分离出柴油馏分中的轻组分、提高柴油馏分初馏点实现生产5号工业白油产品是可行的。

(2) 主分馏塔降压调整、增设蒸汽汽提塔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工艺3种方式提高柴油初馏点的试验结果表明:主分馏塔降压调整方案所生产的白油不能满足NB/SH/T 0006-2017行业标准对闪点的要求,增设蒸汽汽提塔工艺和原柴油汽提塔再沸器改蒸汽汽提工艺所生产的白油产品能够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但白油产品性质波动较大,水含量容易超标,且改造新增设备多,工程量大,成本高。

(3) 采用热氮气气提工艺生产的5号工业白油产品不仅能满足NB/SH/T 0006-2017行业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且性质稳定,装置改造工程量低,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
卢红, 李振宇, 李雪静, 等. 我国汽柴油消费现状及中长期预测[J]. 中外能源, 2014, 19(1): 18-24. DOI:10.3969/j.issn.1673-579X.2014.01.004
[2]
杜艳泽, 张晓萍, 关明华, 等. 国内馏分油加氢裂化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化工进展, 2013, 32(10): 2523-2528.
[3]
王会良, 陈蕊, 郭一凡. 亚太地区成品油市场特点分析[J]. 国际石油经济, 2010, 18(4): 4-8. DOI:10.3969/j.issn.1004-7298.2010.04.002
[4]
孔令健. 5号粗白油生产的实验研究及工业应用[J]. 中外能源, 2017, 22(4): 75-79.
[5]
张飞, 呼晓昌, 李斌. 加氢裂化装置生产5号工业白油的探索[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 51(9): 40-44. DOI:10.3969/j.issn.1005-2399.2020.09.010
[6]
王国荣. 加氢裂化装置生产5#工业白油产品的开发与应用[J]. 能源化工, 2018, 39(6): 10-14. DOI:10.3969/j.issn.1006-7906.2018.06.003
[7]
张红良. 加氢裂化装置产品结构优化方案及效果[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 51(7): 75-79.
[8]
李大东. 加氢处理工艺与工程[M].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4: 95.
[9]
曾文钦, 方友, 郑港西, 等.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生产工业白油的改造思路[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 51(3): 22-26.
[10]
熊伟庭. 加氢裂化装置改造与生产5号工业白油的效果[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7, 48(2): 16-20.